视觉设计

西文排版-排版的基础和规范

作者简介 高冈 昌生 Masao Takaoka 日本著名西文活版印刷所“嘉瑞工房”有限公司董事长。 1957年生于东京,毕业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学部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父亲高冈重藏经...

  • 作者高冈 昌生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发行日期2016-07
  • 标签
作者简介

高冈 昌生 Masao Takaoka

日本著名西文活版印刷所“嘉瑞工房”有限公司董事长。

1957年生于东京,毕业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学部法律专业。大学毕业后进入父亲高冈重藏经营的 “嘉瑞工房”有限公司,1995年起任现职。随父学习西文排版和字体排印。1999到2001年任日本印刷博物馆印刷工房顾问。在日本各地以西文排版、字体排印、企业字体为主体进行讲座、演讲活动。

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Arts)

德国蒙纳字体公司日本远东地区顾问(负责企业字体)

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别讲师(负责活字印刷实习)

2009年获得东京都新宿造物大师“技法名匠”称号

精彩导读

西文排版中的奥妙和启示

在西文里,经常把文字编排设计比喻成“二维的建筑”。其主要目的,是把文字D作建筑材料,巧妙地利用空间,编排和构筑出美丽而又能舒适阅读的文章。而本书就是获得这种技能的一个良伴。日文现在也经常会有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以及西文等混合而成的横向排版,并且包含长篇西文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活字印刷五百年的历史中锤炼出来的西文编排设计里,包含了很多对日文横向排版有用的启示。

活版印刷是纯手工、不断培养眼力并做出优异品质的工艺技术之一。嘉瑞工房的两位先驱——井上嘉瑞和高冈重藏通过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超一流的西文排版水准获得了国外专家们一致认同。而本书作者高冈昌生先生在继承了前辈们严格且高超技术的同时,又继续不断钻研,在书中非常清晰地向大家解释了西文排版的奥妙和启示。

在DI一章,作者讲述了从多如繁星的数码字库中挑选字体的基准和从西文字体的起源着眼的方法。大写字母的范本要看公元1世纪完成的、具有zui稳固之美且备受赞誉的古罗马碑刻文字,而小写字母则要参考一千多年后文艺复兴时期完成的手抄本里的手写文字。从第二章开始,作者则希望大家时刻意识到,决定西文排版好坏的重要因素有字距、词距、行距等。日文里没有的“词距”这个概念,西文排版里则通常以小写字母e为标准,对于不熟悉西文的人来说会觉得非常窄,D然儿童读物则可以把词距适D拉宽。第五章“土气的日本西文印刷”所表达的实际含义,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与现代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但坦率地说,日本西文印刷的大部分仍旧是鹿鸣馆*,甚至是表面模仿的程度。大家zui初可以谦虚地从临摹开始,但只要能认真思考“请读者阅读、能让人读、让人能读进去”,以这样的立场进行文字编排设计工作,就不会停留在单纯的表面风格模仿。

 

河野 英一

河野英一

1974年辞去工作,赴英国伦敦印刷学院(现更名为伦敦传媒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文字编排设计。主导了伦敦交通局、市政府官方字体New Johnston、Windows系统内置字库Meiryo体的开发,曾负责英国《经济学人》、《英国医学杂志》、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历任英国密德萨斯大学、英国雷丁大学讲师后,现在在英国布莱顿大学工作。

 

* 鹿鸣馆,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建的一所类似于沙龙的会馆,供西化后的达官贵人们聚会风雅的地方。——编者注

 

日常工作层面的西文排版

我一直期待着这本书的问世。同为美术出版社(日本)出版的我自己的《西文字体》主要写了作为一名字体设计师所思考的一些西文字体的基础内容,而对于西文排版的内容,我一直希望全部由高冈先生来讲。在日本,一直都没有一本能从日常工作层面的视角来写西文排版的书。

事实上,我真诚希望高冈先生的书能够更早一点儿问世。这本书能和我的书同时出版是zui理想的。但高冈先生的本职是从事以制作名片为主的印刷工作,经常会涉及一些精细的工作找过来。为了赶工,他经常在节假日的深夜操作印刷机,因此我也没有办法总是催稿。时间就这样滑过,我的《西文字体2》也已出版。书里写的部分内容,都是我跑到嘉瑞工房闲聊时学习吸取的。读过我的《西文字体》的读者如果看了高冈先生的书,可能会觉得“和小林章的书有类似的地方”。其实恰恰相反——本来应该由高冈先生写的东西被我先写出来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排版方面进行如此细致解说的就只有这本书了。本书不仅有解说,还有“练习”。对于“练习”部分,大家不要觉得已经会了就跳过,一定要实际做一做。因为它们看似简单,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完全没有接受学校设计教育的高冈昌生先生也是从这些练习入门而成为西文排版的专业工匠的。这位专家以其丰富的经验告诉大家“要从这里开始”。就是这样一位热心的专家撰写的书终于问世了。我希望大家不要急于求成,要跟着指导认认真真地去努力。

 

小林 章

小林章

蒙纳字体公司字体设计总监,定居德国。与著名字体设计师赫尔曼?察普夫先生、阿德里安?弗鲁提格先生一起改刻了两位设计师的字体作品。在日本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演讲,并著有《西文字体——字体的背景和使用方法》、《西文字体2——经典款字体及其表现方法》(简体中文版均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致简体中文版读者

感谢大家选购这本《西文排版》。

“诸位设计师,你们在排西文的时候有自信吗?”——2010年,本书就是以这样的宣传口号在日本出版的。

在日本的美术大学、专科学校里,几乎没有机会能够学习西文排版。而D大家走入社会、从事设计工作时,处理西文的机会却日益增多。于是这造成了令人遗憾的结果:很多人只有之前一些很模糊的知识,挑字体、做排版都是凭感觉。这本书在日本出版后,通过讲座等形式学习正确西文排版的氛围逐渐高涨。

这并不是一本单纯讲解排版规则的书,而是一本思考如何排版才能够让读者舒适地接受作者表达的书。在这本书里,我写了一些应该避免的要点,但并不是说避免了这些要点就算是优秀的西文排版了。无论是排版还是对话,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知识固然重要,但对知识加以活用的智慧更为重要。要做好排版,“准备”和“练习”也很重要。并不是说读完这本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要对本书写的一些约定俗成的事项加以注意。这是DI一步。

zui后,本书能以简体中文出版,我感到非常高兴。中日两国都不是以拉丁字母为母语的国家,大家一起努力,让我们做出的西文排版也能获得西方肯定!

本次简体中文版的设计和翻译拜托给了陈嵘、刘庆,我在此深表谢意。

 

高冈 昌生

 

后 记

本书还有另外两位作者:一位是嘉瑞工房的创始者井上嘉瑞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的D门弟子、我的父亲高冈重藏。缺少了他们D中的任何一位,这本书都不会问世。井上嘉瑞先生在我出生两年前已过世,虽然我与他素未谋面,但通过他的著作、父亲的回忆,感受到他的精神,并一直在我心里延续着。

我从两位长辈那里学到的是:只要坚持从“排版是为谁、为何而做”出发考虑问题,答案就会不言自明;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思考、探寻过程的一个手段。

这本书的主题“字体排印是一份心意”,其实并不是这两位长辈的话。有一次我父亲不在公司,有位年轻的访客问D时还健在的母亲:“字体排印到底是什么呢?” 我母亲可是字体排印的外行,不知如何回答,于是就说: “虽然我什么都不懂,但是我觉得这是对读者的一份心意吧。” 后来那位客人向父亲说起这段令他“恍然大悟”的话后我才DI一次听到了“心意”这个说法。我就是这样由井上嘉瑞、父亲,还有这样的母亲培养长大的。虽然我本身对设计不在行,但之所以能做到现在,要感激这些导师的教诲。

从二十岁开始,三四十岁的我一直热衷于活版印刷。活版印刷是落后于时代、濒于消失的一项技术。但是,文字排版的原点起源于此。从巴斯克维尔、博多尼,还有那些为西文排版打下基础的诸多有名或者无名印刷者制作的印刷品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通过这些印刷品能与两三百年前的排版者进行对话。一看版面,加入了什么样的空格、这个版面是怎么拼出来的等,这些排版前辈们的手法以及zui终组合排版出来的版面效果都能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受用之大,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而到现在,我希望能把我继承下来的东西,传达给用电脑排版的诸位。

 

我要特别感谢一直推荐我执笔的日本美术出版社的宫后优子女士。没有她,这样一本内容乏味的书是无法问世的。

本书的设计,我拜托了平面设计师、对西文字体设计造诣颇深的立野龙一先生。他以平面设计师的角度,不仅对图版制作,也对文章内容给了我很多建议。日文版《西文排版》的整体设计,如果没有立野先生JD无法成形。

本人不善文笔,上田宙先生花费了很多精力帮我把文章修改得更通顺易读。

蒙纳字体公司的小林章先生,不仅为本书写了《推荐序》,还为我提供了数据、推荐了很多数码字体,对本书的内容也给了我很多建议。每D我要跑题时,他总能把我拉回来。其著作《西文字体》和《西文字体2》的成功也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良机。如果想对西文字体有更深的了解,我向大家推荐这两本书。

另外,伦敦方面也给了我很多建议,并帮我写了《推荐序》——河野英一先生可以算是我的师兄,我也要感谢他。为了写这本书,我也向他咨询了很多关于字体排印的zui新动向。

然后,我也要向欣然允诺为我写腰封简介的平面设计师葛西熏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还有很多为本书出力、提出宝贵意见、提供资料、执笔期间给予鼓励的客户、学生们,在此我都表示深深的谢意,我把其中几位的名字放入下面鸣谢名单里。

zui后,我要向我的妻子镇子和我的四个女儿表示歉意。在这一年半里,我放弃了很多与你们相处的时间,同时我也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对我的长期支持。

 

高冈昌生

2009年11月 于嘉瑞工房

 

出版后记

这几年国内设计界对字体设计越来越重视,大家开始认识到有必要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字体相关知识。不过,在对字体设计越来越热的D下,反而有必要冷静地回头看看,撇开字体本身的问题,国内的排版设计是否已到了完美的高度呢?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在西方现代铅字印刷进入中国后的一百多年里,中文书面语言引入西方的标点符号,排版方向也由竖变横。显然,西文排版的基础知识,对我们D下全球化语境下的平面设计是有很大益处的。本书作者高冈昌生先生在西文活字印刷领域深耕多年,作为母语非拉丁语系的亚洲人,他的知识和经验对我们设计师了解和学习西文排版非常有帮助。这也是我推崇本书的重要原因。

由于有此系列书前两本的基础,本书的翻译校对相对顺利。但因为电脑桌面排版技术的快速侵蚀,中国的铅字排版技术与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保留,有不少来自铅印时代的排版术语已“失传”,为此刘庆收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相关书籍来参考对照,对他的专业执着表示感谢。书中还涉及部分排版软件的内容,而中文版Adobe Illustrator、InDesign的部分菜单和功能的翻译因版本的差异而不同,两款软件之间甚至都不一致,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现代排版设计根基之薄弱。

本书开始设计之初,高冈先生表达了希望正文使用明朝体(中国的宋体)的意愿,机缘巧合的是本人和汉仪字库联合设计制作的“新人文宋”测试版刚好完成。在给高冈先生确认使用新人文宋的排版试样后,他表示非常不错,所以很荣幸这款字体能用在本书的排版设计上。汉仪字库还为了配合书名及部分标题等处的使用,紧急制作了家族两款粗体的300多个字符。这是一本讲述排版设计的专业书籍,尤其需要注意排版设计和细节。书中汉字使用了新人文宋和旗黑两款字体,相匹配的西文字体、行距字距、版心网格、排版规范、标点符号挤压设定……本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和细节繁多,难免有所疏漏。所以,就像高冈先生在书里说的一样,如果各位读者对其中的翻译或排版设计有疑问或建议,欢迎指出并一起讨论。

 

陈  嵘

 

 

 

西文排版中的奥妙和启示

在西文里,经常把文字编排设计比喻成“二维的建筑”。其主要目的,是把文字D作建筑材料,巧妙地利用空间,编排和构筑出美丽而又能舒适阅读的文章。而本书就是获得这种技能的一个良伴。日文现在也经常会有汉字、平假名、片假名以及西文等混合而成的横向排版,并且包含长篇西文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活字印刷五百年的历史中锤炼出来的西文编排设计里,包含了很多对日文横向排版有用的启示。

活版印刷是纯手工、不断培养眼力并做出优异品质的工艺技术之一。嘉瑞工房的两位先驱——井上嘉瑞和高冈重藏通过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超一流的西文排版水准获得了国外专家们一致认同。而本书作者高冈昌生先生在继承了前辈们严格且高超技术的同时,又继续不断钻研,在书中非常清晰地向大家解释了西文排版的奥妙和启示。

在DI一章,作者讲述了从多如繁星的数码字库中挑选字体的基准和从西文字体的起源着眼的方法。大写字母的范本要看公元1世纪完成的、具有zui稳固之美且备受赞誉的古罗马碑刻文字,而小写字母则要参考一千多年后文艺复兴时期完成的手抄本里的手写文字。从第二章开始,作者则希望大家时刻意识到,决定西文排版好坏的重要因素有字距、词距、行距等。日文里没有的“词距”这个概念,西文排版里则通常以小写字母e为标准,对于不熟悉西文的人来说会觉得非常窄,D然儿童读物则可以把词距适D拉宽。第五章“土气的日本西文印刷”所表达的实际含义,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与现代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但坦率地说,日本西文印刷的大部分仍旧是鹿鸣馆*,甚至是表面模仿的程度。大家zui初可以谦虚地从临摹开始,但只要能认真思考“请读者阅读、能让人读、让人能读进去”,以这样的立场进行文字编排设计工作,就不会停留在单纯的表面风格模仿。

 

河野 英一

河野英一

1974年辞去工作,赴英国伦敦印刷学院(现更名为伦敦传媒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文字编排设计。主导了伦敦交通局、市政府官方字体New Johnston、Windows系统内置字库Meiryo体的开发,曾负责英国《经济学人》、《英国医学杂志》、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历任英国密德萨斯大学、英国雷丁大学讲师后,现在在英国布莱顿大学工作。

 

* 鹿鸣馆,日本明治维新后在东京建的一所类似于沙龙的会馆,供西化后的达官贵人们聚会风雅的地方。——编者注

 

日常工作层面的西文排版

我一直期待着这本书的问世。同为美术出版社(日本)出版的我自己的《西文字体》主要写了作为一名字体设计师所思考的一些西文字体的基础内容,而对于西文排版的内容,我一直希望全部由高冈先生来讲。在日本,一直都没有一本能从日常工作层面的视角来写西文排版的书。

事实上,我真诚希望高冈先生的书能够更早一点儿问世。这本书能和我的书同时出版是zui理想的。但高冈先生的本职是从事以制作名片为主的印刷工作,经常会涉及一些精细的工作找过来。为了赶工,他经常在节假日的深夜操作印刷机,因此我也没有办法总是催稿。时间就这样滑过,我的《西文字体2》也已出版。书里写的部分内容,都是我跑到嘉瑞工房闲聊时学习吸取的。读过我的《西文字体》的读者如果看了高冈先生的书,可能会觉得“和小林章的书有类似的地方”。其实恰恰相反——本来应该由高冈先生写的东西被我先写出来了。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排版方面进行如此细致解说的就只有这本书了。本书不仅有解说,还有“练习”。对于“练习”部分,大家不要觉得已经会了就跳过,一定要实际做一做。因为它们看似简单,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完全没有接受学校设计教育的高冈昌生先生也是从这些练习入门而成为西文排版的专业工匠的。这位专家以其丰富的经验告诉大家“要从这里开始”。就是这样一位热心的专家撰写的书终于问世了。我希望大家不要急于求成,要跟着指导认认真真地去努力。

 

小林 章

小林章

蒙纳字体公司字体设计总监,定居德国。与著名字体设计师赫尔曼?察普夫先生、阿德里安?弗鲁提格先生一起改刻了两位设计师的字体作品。在日本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演讲,并著有《西文字体——字体的背景和使用方法》、《西文字体2——经典款字体及其表现方法》(简体中文版均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致简体中文版读者

感谢大家选购这本《西文排版》。

“诸位设计师,你们在排西文的时候有自信吗?”——2010年,本书就是以这样的宣传口号在日本出版的。

在日本的美术大学、专科学校里,几乎没有机会能够学习西文排版。而D大家走入社会、从事设计工作时,处理西文的机会却日益增多。于是这造成了令人遗憾的结果:很多人只有之前一些很模糊的知识,挑字体、做排版都是凭感觉。这本书在日本出版后,通过讲座等形式学习正确西文排版的氛围逐渐高涨。

这并不是一本单纯讲解排版规则的书,而是一本思考如何排版才能够让读者舒适地接受作者表达的书。在这本书里,我写了一些应该避免的要点,但并不是说避免了这些要点就算是优秀的西文排版了。无论是排版还是对话,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换位思考。知识固然重要,但对知识加以活用的智慧更为重要。要做好排版,“准备”和“练习”也很重要。并不是说读完这本书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要对本书写的一些约定俗成的事项加以注意。这是DI一步。

zui后,本书能以简体中文出版,我感到非常高兴。中日两国都不是以拉丁字母为母语的国家,大家一起努力,让我们做出的西文排版也能获得西方肯定!

本次简体中文版的设计和翻译拜托给了陈嵘、刘庆,我在此深表谢意。

 

高冈 昌生

 

后 记

本书还有另外两位作者:一位是嘉瑞工房的创始者井上嘉瑞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的D门弟子、我的父亲高冈重藏。缺少了他们D中的任何一位,这本书都不会问世。井上嘉瑞先生在我出生两年前已过世,虽然我与他素未谋面,但通过他的著作、父亲的回忆,感受到他的精神,并一直在我心里延续着。

我从两位长辈那里学到的是:只要坚持从“排版是为谁、为何而做”出发考虑问题,答案就会不言自明;知识不是目的,而是思考、探寻过程的一个手段。

这本书的主题“字体排印是一份心意”,其实并不是这两位长辈的话。有一次我父亲不在公司,有位年轻的访客问D时还健在的母亲:“字体排印到底是什么呢?” 我母亲可是字体排印的外行,不知如何回答,于是就说: “虽然我什么都不懂,但是我觉得这是对读者的一份心意吧。” 后来那位客人向父亲说起这段令他“恍然大悟”的话后我才DI一次听到了“心意”这个说法。我就是这样由井上嘉瑞、父亲,还有这样的母亲培养长大的。虽然我本身对设计不在行,但之所以能做到现在,要感激这些导师的教诲。

从二十岁开始,三四十岁的我一直热衷于活版印刷。活版印刷是落后于时代、濒于消失的一项技术。但是,文字排版的原点起源于此。从巴斯克维尔、博多尼,还有那些为西文排版打下基础的诸多有名或者无名印刷者制作的印刷品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通过这些印刷品能与两三百年前的排版者进行对话。一看版面,加入了什么样的空格、这个版面是怎么拼出来的等,这些排版前辈们的手法以及zui终组合排版出来的版面效果都能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受用之大,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而到现在,我希望能把我继承下来的东西,传达给用电脑排版的诸位。

 

我要特别感谢一直推荐我执笔的日本美术出版社的宫后优子女士。没有她,这样一本内容乏味的书是无法问世的。

本书的设计,我拜托了平面设计师、对西文字体设计造诣颇深的立野龙一先生。他以平面设计师的角度,不仅对图版制作,也对文章内容给了我很多建议。日文版《西文排版》的整体设计,如果没有立野先生JD无法成形。

本人不善文笔,上田宙先生花费了很多精力帮我把文章修改得更通顺易读。

蒙纳字体公司的小林章先生,不仅为本书写了《推荐序》,还为我提供了数据、推荐了很多数码字体,对本书的内容也给了我很多建议。每D我要跑题时,他总能把我拉回来。其著作《西文字体》和《西文字体2》的成功也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良机。如果想对西文字体有更深的了解,我向大家推荐这两本书。

另外,伦敦方面也给了我很多建议,并帮我写了《推荐序》——河野英一先生可以算是我的师兄,我也要感谢他。为了写这本书,我也向他咨询了很多关于字体排印的zui新动向。

然后,我也要向欣然允诺为我写腰封简介的平面设计师葛西熏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还有很多为本书出力、提出宝贵意见、提供资料、执笔期间给予鼓励的客户、学生们,在此我都表示深深的谢意,我把其中几位的名字放入下面鸣谢名单里。

zui后,我要向我的妻子镇子和我的四个女儿表示歉意。在这一年半里,我放弃了很多与你们相处的时间,同时我也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对我的长期支持。

 

高冈昌生

2009年11月 于嘉瑞工房

 

出版后记

这几年国内设计界对字体设计越来越重视,大家开始认识到有必要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字体相关知识。不过,在对字体设计越来越热的D下,反而有必要冷静地回头看看,撇开字体本身的问题,国内的排版设计是否已到了完美的高度呢?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在西方现代铅字印刷进入中国后的一百多年里,中文书面语言引入西方的标点符号,排版方向也由竖变横。显然,西文排版的基础知识,对我们D下全球化语境下的平面设计是有很大益处的。本书作者高冈昌生先生在西文活字印刷领域深耕多年,作为母语非拉丁语系的亚洲人,他的知识和经验对我们设计师了解和学习西文排版非常有帮助。这也是我推崇本书的重要原因。

由于有此系列书前两本的基础,本书的翻译校对相对顺利。但因为电脑桌面排版技术的快速侵蚀,中国的铅字排版技术与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保留,有不少来自铅印时代的排版术语已“失传”,为此刘庆收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相关书籍来参考对照,对他的专业执着表示感谢。书中还涉及部分排版软件的内容,而中文版Adobe Illustrator、InDesign的部分菜单和功能的翻译因版本的差异而不同,两款软件之间甚至都不一致,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现代排版设计根基之薄弱。

本书开始设计之初,高冈先生表达了希望正文使用明朝体(中国的宋体)的意愿,机缘巧合的是本人和汉仪字库联合设计制作的“新人文宋”测试版刚好完成。在给高冈先生确认使用新人文宋的排版试样后,他表示非常不错,所以很荣幸这款字体能用在本书的排版设计上。汉仪字库还为了配合书名及部分标题等处的使用,紧急制作了家族两款粗体的300多个字符。这是一本讲述排版设计的专业书籍,尤其需要注意排版设计和细节。书中汉字使用了新人文宋和旗黑两款字体,相匹配的西文字体、行距字距、版心网格、排版规范、标点符号挤压设定……本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要素和细节繁多,难免有所疏漏。所以,就像高冈先生在书里说的一样,如果各位读者对其中的翻译或排版设计有疑问或建议,欢迎指出并一起讨论。

相关图书

关于设计的思考 [Thoughts on Design]
这是一部平面设计的重要著作
设计的细节:日本经典设计透析(图灵出品)
探索设计美学、商业价值间的融合与平衡
版式设计原理
将版式设计的一般性原理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读者
设计中的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全本)》是对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以及作品的沿承、发展的归总。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